【世界独家】【科普+非遗】一“面”之交 “劳”记在心

2023-04-04 20:02:24 来源:内蒙古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网站


【资料图】

春归草绿,春燕凌空。4月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当天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姜果绿走进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践课课堂,与学校师生一同动手制作面塑“寒燕”,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次近距离的非遗文化体验研学之旅。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和清正廉明的政治报负发展为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捏寒燕儿正是起源于介子推的故事,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寒燕儿,又增添了新的寓意,寒食节,捏寒燕儿,寓意寒冷的日子要走了,燕子飞回来了,柳树枝头出新芽了,一切预示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寄托着人们对于春生万物长的美好期许,承载着人们事事皆如意的美好心愿。

课堂上,姜果绿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非遗项目面塑的起源、传承历史,展示了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耐心地讲解“寒燕儿”制作的过程和方法,使同学们近距离学习和感受面塑的制作技艺和方法,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将制作步骤熟记于心,跟着老师一步步细心认真地完成“寒燕儿”的制作,最终,一只只生动的“寒燕儿”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现场洋溢着欢乐热闹的氛围。

捏一捏,剪一剪,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燕子就出现在了同学们眼前。“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此次活动就如一种鲜美的调料,瞬间让经历了疫情之后的大学生活变得有滋有味,重现了往日的青春与活力。”广大同学纷纷表示:本次非遗体验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大家不仅获得了精神滋养,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动手制作寒燕,大家也感受了劳动的快乐。

“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举办这样一场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而且也掌握了一项非遗技艺,今后我也可以教给我的学生,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通识教育教学部李炎竹老师说道。

胡佳辉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面塑,但不太了解为什么在寒食节要捏寒燕,此次活动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也在非遗传承人手把手的教授下习得了面塑技艺,收获特别大,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举办。”

活动最后,姜果绿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将制作好的“寒燕”插在树枝上制作成一个个独特的“盆景”,看着亲手捏成的一只只燕子飞上枝头,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微笑。

燕子象征着春天,希望在大地回春、春暖花开的时候,所有疾病都散去,祝愿家人朋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健健康康。通识教育教学部主任张雅萍介绍说,今后,学院还将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拓展相关实践平台,陆续推出一系列劳育、美育等主题实践活动。

本次“科普+非遗”研学实践活动由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通识教育教学部和内蒙古科学技术普及学会共同主办,旨在加快推动非遗进校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做到非遗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传播。(文/图  张心悦  张悦)

[责任编辑:宝华]

标签:

推荐阅读>